在临床上,有些疾病如肺结核、细菌性痢疾等,病因明确,只要经过有效治疗,把致病的细菌消灭,患者很快会恢复健康,病也就从病理上“治疗”了。然而,在临床上还有一些疾病,病因不很清楚,如高血压、慢性胃炎等,很难去掉“病根”,医师只能用药物来控制症状,让它不表现出来,这种情况就可以理解为治疗了。相当一部分癫痫,属于后一种情况。具体我们来看下文分析介绍。
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。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。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,治疗癫痫需要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。那么就会有很多人想知道治疗癫痫的药物会不会引起精神障碍?
癫痫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性疾病,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。抗癫痫药物会引起精神障碍的吗?下面就为我们介绍下。
抗癫痫药物通过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来治疗癫痫,药物在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,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障碍等副作用,其发生机理在于患者个体敏感性和药物剂量依赖性。
药物的剂量依赖性是与药物的剂量直接相关的,这种副作用是可以预知的,并且随着用药剂量的减少而逐渐减轻或消失,而个体敏感性与患者个人体质有关,难以预知。
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癫痫药物种类较多,约有十余种。部分药物长期应用可能导致疲倦、记忆力减退、注意障碍、易激惹、抑郁、幻觉、妄想等症状。
对于哪些抗癫痫药物可能引起何种精神障碍,目前还不能建立很难好的联系。
一般认为,传统抗癫痫药物更容易引起精神行为障碍。如苯巴比妥对于认知和行为的影响特别突出,患者会出现注意力和警觉性下降、反应迟钝和认知功能下降等,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异常兴奋和攻击性行为。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够引起困倦和行为异常,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、注意力下降,偶尔会导致抑郁,也有些患者出现过度兴奋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。
最后中医提醒;新生儿惊厥是目前为止病因不明的儿童良性癫痫,以出生后第5天左右反复阵挛或窒息发作最常见,发作期间脑电图有可变的尖波,本病通常于24小时内自行缓解,最长不超过15天,以后不再反复发作,精神及神经发育不受影响,预后良好。